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

User's avatar
y c (cy)'s avatar

目前最支持的一集。一个现象到底是什么决定的还得具体看这件事是什么,中国的情况从宏观上来说自然是制度决定论能作为最有利也最符合自由派感情需要的叙事. 但是如果说制度是唯一的决定要素是不充分的解释. 当具体到家庭问题,男女问题,教育问题时,我相信制度之外的文化要素会成为更主要的决定因素(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制度不发挥作用,作为一个前全能国家制度在间接地影响所有领域). 在这些比较微观的领域里,中国的传统儒家传统,专制帝国传统我认为在塑造伦理体系方面比共产极权本身的文化影响更大。有趣的是,这三者本身都构建了一种强大的集体主义文化,而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传入也输入了个人主义文化. 这种个人集体的文化张力哪怕是制度改变我认为依旧是一种持久的角力过程. 就好像日本与美国,欧洲各国在民族性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制度决定论造成的,民主制度并没有与日本长期的集体主义文化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地理决定论在中国的很多社会事件我认为没那么能解释问题. 枪炮,细菌与钢铁所说的地理决定论能够解释那些前殖民国家比如新几内亚和西方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是地理本身限制了新几内亚人的发展. 同时,物种缺失也能解释新大陆的原住民和旧大陆的差距. 用富饶理论和资源诅咒也能去解释那些石油国家之类的资源国家发展上的落后,但这些是比较长期的过程,中国现代社会是经历了短期多次根本性的重塑,地理决定论可能能解释历史上的专制帝国怎么形成,但是很难解释人口高速流动的社会的一些共通问题。对某一种决定论的笃信确实是一种浪漫主义,但是我觉得在可能也是惯性,一种单一因果关系的惯性. 普通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只要存在A,B就能形成了,但是实际上B的形成A只是必要条件,但是还存在C,D,E的作为补充. 还有就是公共说理下想要的充分性解说在实际社会动员时可能反而削弱动员力,要让人动员起来反对某个东西我认为举出个受众能认可的主要理由在执行上和信息传播上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技巧,这个主要理由甚至不需要是制度,可以是更简单的赚钱逻辑.

Expand full comment
阿基拉's avatar

这一篇我最喜欢,这种直接面对质疑以及直白的剖析确实最有力量,这种直截了当的告诉你别躲在文绉绉的词句装清醒,里边只有浅薄。对我这种老听众算是当头喝棒。支持!

Expand full comment
16 more comments...

No posts